[置頂] 德國相簿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送到你家的營養師&買菜娘


source: vogue.it


(也太想吃蚵子了啊,德國南部離海十萬八千里遠,蚵子這種奢侈品根本吃不起,一顆六到十歐知道嗎?而且生的吃起來很噁心啊!我要吃蚵子麵線!)



最近因緣際會下,發現了一個新的service網站叫 hello fresh

裡面個概念很有趣,就是你依照家裡有幾口人像是訂雜誌那樣一次訂幾天份的餐點,然後該網站就會幫你配好營養均衡、熱量適中的餐點,並附上該餐點需要的新鮮食材。

這真的是懶得買菜,或是實在不知道今天要煮什麼的人來說一大福音啊!因為只要上網點幾下滑鼠,卡一刷,所有的東西都不用煩惱了啊!每份餐點都有附很詳細的食譜,需要的材料除了鹽巴胡椒和油這種廚房必需品外,剩下需要的材料通通都會寄到你家去,實在方便的想要轉圈圈啊!

之前自己一個人住的時候,我雖然也每天開火,但是能煮東西真的很有限,因為去超市很多東西都是一賣就賣一大包,譬如說一盒三顆娃娃菜、一袋20根紅蘿蔔、一包30顆馬鈴薯... 只有一個人吃飯這些食材真的很難煮完啊,我常常不小心東西一放就放到壞掉還吃不完

就是因為這樣,每次去超市看到想要的食材一次就必須買一大堆,就會默默地放棄,於是可以煮來吃的食物又少了一項。


但是!
現在有了這個網站,這些煩惱都不用再擔心了唷 (聽起來也太像電視購物台)


因為他們寄來的分量很剛好,通常是煮完以後還會剩下一點點,但是絕對不會剩一大堆最後又爛在冰箱裡,有些甚至是照個食譜做的話,煮完一頓就剛剛好用完,實在完美無缺!

而且食譜都配的很營養均衡,一頓飯吃完,澱粉蛋白質蔬菜等等營養通通都有,而且他們還很貼心的把熱量都標了出來,你可以隨當天的心情與需求決定煮哪一份餐點,作法也很簡單,幾乎都在30分鐘上下就能上桌,這簡直是OL的完美福音 (但我還不是OL啊 歪腰)




這篇網誌不是開箱文,也不是工商文,我只是想要炫耀一下我們拿到的三個餐點有多~好~吃~


這兩張照片是我之前放在臉書的,也是隨餐附贈的食譜flyer




hello fresh提供的食譜其實在他們的網站上都可以免費下載,食譜很多元,德國菜、法國菜、義大利菜、甚至亞洲菜系像是印度菜或是中國菜都有,好了,anyway,本篇是炫耀文,所以要來介紹今日重點:到!底!多!好!吃!


德國菜:
source: hello fresh

是一塊肥瘦適中的豬肉,四季豆,馬鈴薯還有蘑菇醬

聽起來很普通,但是真的很好吃,尤其是馬鈴薯是先水煮過後切片放進烤箱和一點新鮮香草一起烤,所以外皮酥酥脆脆,裡面還保有馬鈴薯鬆軟的口感和香氣,連把馬鈴薯當飯吃的德國人都覺得這個馬鈴薯怎麼這麼好吃

那塊肉更是不得了,一開始上桌的時候,我還覺得那塊肉只是煎過感覺很boring,但是它肥肉和瘦肉的比例非常完美,所以吃起來真的唇齒留香



法國菜:
source: hello fresh

香酥的麵包條香香酥酥,裡面有點餡,烤過再吃內餡有種像麻糬一樣的香Q口感

配上芹菜球莖濃湯,又甜又香,還有芹菜球莖特有的些許辛香爽口的味道,濃湯上面還撒上新鮮的chives (和韭菜是親戚但是味道比較偏向蔥,這到底什麼東西咧?請香菜達人解惑),總之就是濃郁的香味配上很爽口的香菜清香,真的很過癮


不過我最驚豔的還是第三道亞洲菜 :
(我實在不知道它算是亞洲哪個國家的菜,但是有白米飯的在德國一率被歸為亞洲菜,所以...whatever)

source: hello fresh


白飯配脆皮火雞和三種沾醬

脆皮火雞是用健康的方式做出類似肯德基或是麥當勞脆皮炸雞的口感,一樣是有厚厚的裹粉,但是少油少鹽且是用烤的不需要油炸,那那個脆皮是怎麼來的呢?

將將將!
外皮是用西班牙脆餅tortilla壓碎做的,所以吃起來完全有肯德基那種又酥又脆的口感,雖然是用烤箱烤得但是完全不輸炸雞啊!實在太天才了!

三個沾醬也都很好吃

其中一個是鹹優格醬,另外一個是莎莎醬 (所以這個真的不是墨西哥菜嗎?又莎莎醬又tortilla其實根本就是墨西哥菜吧吧吧吧!), 還有香菜青醬

莎莎醬非常不得了,新鮮的番茄、蒜頭、辣椒和一點香菜拌在一起,又辣又爽口!光那個莎莎醬就我直接配土司或白飯吃我也會吃的啊,實在太下飯又清爽了

第三個是簡易版的青醬,橄欖油和三種新鮮香菜混合,光用聞的就香到不行,配飯配肉配莎莎醬都超級好吃


想要吃辣一點就多加一點莎莎醬,太辣了就加一點優格醬,怎麼搭配都無敵美味!有種光是學會這道食譜花這些錢就划得來的感嘆啊!




那個網站除了正餐以外,也可以訂購fruit box或是vegetable box,或是廚房用品box (調味料那一類),真的蠻厲害的啊!感覺他們還可以繼續開發甜點box這一類

感覺甜點做一做就可以變成張榕容啊XD
source: today.nownews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德文無厘頭歌唱學習法 (名稱就是要這麼長)



source: internet


啦啦啦,最近我閒著沒事做就決定發狠了來學德文,學語言怎麼能少了歌唱學習法呢。

不過大概是因為我身邊只有無厘頭的德國人所以接觸到的德文歌也幾乎都不怎麼正經,但是就是那種邊看mv邊有『靠這什麼鬼啦』的感覺,反而會很有動力把歌詞學起來然後跟著唱 (然後去annoy教我該首歌的人XD)

我今天要分享的德文歌有幾個重點:
1. 無厘頭
2. 速度慢仔細聽就聽得懂,就算聽不懂看著歌詞也能跟著唱


所以除了這幾首歌以外,其實還有幾首不錯的pop song,或是像我最愛的德國歌手是個rapper,那個真的很認真的無法跟著一起唱......


第四名、《Ich und Elaine》by 2Raumwohnung




2Raumwohnung的歌都非常可愛,還記得第一次聽到他們的歌《Nimm mich mit》是我在高雄愛米麗前室友小姐的手機鈴聲,他那時候跟我說這是德文歌喔,但是我當時德文程度無比兩光,根本什麼也聽不懂......

Ich und Elaine(我和Elaine)是一首很可愛又很無厘頭的歌,主唱用很可愛的聲音描述她和Elaine的友情,沒什麼旋律,有點介於哼唱、說唱和monologue的感覺,但是歌詞又有點無厘頭,聽起來就像一個自嗨少女很興奮唱著Elaine是我的party captain,我可以做她的貓和她的狗 (E小姐本人心想:誰要你當我的貓我的狗啊(抓狂))






下一首歌!
第三名、《Zehn Kleine Jägermeister》by Die Toten Hosen



這是首無厘頭德文老歌,樂團的名字也很白目叫做死掉的褲子,這首歌很童趣但仔細聽又很殘酷XD

Jägermeister是老獵人或是master of hunter的意思,但它也是一種很著名的德國草藥酒,當然不是鹿茸海馬那種壯X用藥酒...... Zehn Kleine Jägermeister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十個小獵人頭子。在歌曲裡面,從十開始倒數,每少一個數字就表示又死了一個人XD

死因當然是奇奇怪怪,MV裡面更是可以看到那些可愛的小人各種噴血斷頭噴腦漿

最賤的大概是:
Acht kleine Jägermeister fuhren gerne schnell,
sieben fuhrn nach Düsseldorf, einer fuhr nach Köln.
八個小獵人頭子開車開很快,
七位開向杜賽道夫,一位開向柯隆

然後在mv裡面,開往科隆的那位當然莫名的就死了,這就是杜賽道夫和科隆人之間的公報私仇啊哈哈哈XDD






再來這首歌是各大啤酒節的常客同樣是Die Toten Hosen的大作:
第二名、《Kein Alkohol (auch keine Lösung)》by Die Toten Hosen



歌名翻譯成英文就是No alcohol. No solution, either,所以大家就乾了啦!MV裡面看到同一對couple,一對喝得爛醉一對沒有喝酒,沒有喝酒那一段看起來很正常,但是爛醉那一對的感情進展可快了嘿嘿嘿

這首歌實在很朗朗上口,真的很想馬上跟著唱,最好可以邊喝邊唱啊


最後一名,我實在太愛這首歌了,唱到阿湯非常想要一拳打昏我
他們曾經是1979年Eurovision Song Contest的德國代表隊

(Eurovision就是一個全歐洲各國會派一個代表參賽的歌唱大賽,最後也是由所有參賽國的觀眾連線投票,但我覺得與其說是歌唱大賽,不如說是一個各國把最活潑與最發瘋的藝人丟出去閃別的國家的大型party,像是今年居然有一國派了爆乳正妹dancer邊洗衣服邊把水淋在自己胸部上,沒錯,就是這麼發瘋的style)

不過我要推薦的這首歌不是當年的參賽歌曲,但可以算是這個發瘋的德國band 『Dschinghis Khan(成吉思汗)』最出名的其中一首歌 (沒錯,好好一個德國男女混聲團體居然叫成吉思汗就知道他們不會嚴肅到哪裡去)

噹噹噹:
第一名、《Moskau》by Dschinghis Khan




這首歌實在非常有鬼打牆的潛力,聽過一次就在腦中揮之不去,在看他們的舞蹈,好想跟著他們一起抱胸跳舞喔hahahaha hey!

歌詞更是非常和我的胃口,Moskau其實就是莫斯科,所以這首歌用很虔誠的態度在介紹莫斯科的美麗風光與文化,像是喝又純又烈的伏特加就可以活一百歲唷~


當然我絕對不會承認裡面有句歌詞是『娜塔莎你真美』導致我心花怒放的 hohohoho, hey!




這個清單大概會繼續延長下去,不過Moskau永遠會是我心中的第一名的!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每年都要做一次!

來德國三年了,每年都要做一次的事情有很多,但是這個真的很有趣,那就是─ 採香菇 (mushroom hunting居然還有個wikipedia的頁面真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啊,好像香菇會跑給你追一樣!)

這個活動還被某本德國雜誌評選為最佳家庭活動 top 10

所以說起來這也是我第三次進森林找香菇了,比起前兩次都是在我生日前後,也就是深秋的時候進森林,這次我們八月就行動,不過也是今年八實在又濕又冷,當我穿著長袖坐在家裡的時候都有種錯覺覺得自己真是腦袋有問題,明明才八月啊,沒冷氣就算了現在居然還開始做往年十月才會做的事!

總之,廢話一樣很多,不過今年的八月再怎麼冷都還是沒有十月那麼冷,所以裝備稍微輕簡,森林裡可是很低溫的,於是厚襪子、防水外套、厚長袖、防水靴子、厚牛仔褲通通不能少,不過如果是十月那麼帽子手套圍巾就通通都要出爐了,非常的全付武裝,因為森林不只濕冷,還會有各種蟲子,其中一個小蜘蛛在我一到德國的第一年就被帶去打預防針,據說那個被咬了真的會死人啊!

所以走進森林,拿著小籃子採香菇這種活動,絕對沒有下面看起來那麼浪漫啊!
source: http://www.vice.com/read/fashion-mush-v14n8

真的照片照出來根本就是到處都是泥巴又包的跟開喜婆婆一樣,現實果然是photoshop無法拯救的殘酷!


我們進森林通常只採某幾種香菇,畢竟不知名、無法辨認或是吃了會被毒死的香菇還是很多的,不過很有趣的是,我們瞄準的那種菇類總是跟世界知名的毒菇,也就是紅色底白點點常常會被做成裝飾品放在花園裡的那種毒菇長在同一片林子裡,好像是他們有點親戚關係,而且喜歡同一種土壤, 所以只要看到那種鮮豔的紅色白點毒菇,就大膽地走進去,裡面說不定就能找到好吃的香菇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瞄準的主要是一種叫做Steinpilze (中文就暫且翻成石菇吧)以及另外兩種長得跟他幾乎一模一樣的菇類,石菇最特別的是從下往上看會發現他不是傘狀的,而是像海綿一樣

也就是說,我們在找的是深紅色、深咖啡色或是有點黃色的蘑菇頭下面是海綿狀的物體,這個描述聽起來實在太邪惡了,要不要申請一下本篇限定十八禁




大家都知道香菇喜歡潮濕的地方,所以他們常常長在樹藤、青苔、枯木和各種小草之間,如果是很大一朵的石菇遠遠就看的到,如果不是的話,就必須低著頭一吋一吋的找,找到以後,還必須蹲下去,拿著小刀輕輕地把香菇刮出來,然後用刀子採集下來

其實香菇用手輕輕一拉就會連根拔起,但是這樣是不好的,用刀子就是為了讓根系留在土壤裡,這樣下次這種好吃的香菇又會繼續長下去,做人就是要這樣讓大自然生生不息,忍不住覺得德國這種教育小孩子的方式實在太偉大了,想我這個都市俗,以前除了小學自然課用種的地瓜和綠豆芽,什麼植物都種不活,現在居然可以到森林採香菇然後還會記得要讓他保持生態平衡

人果然是會成長的呀 (很滿足)

石菇吃起來也和普通的菇類不太一樣,保持了蕈類的香甜,但是因為那個海綿狀,所以入口即化,應要比喻的話,就像是烤過的棉花糖那樣綿綿軟軟,就是因為實在太好吃了,所以在森林裡走到天昏地暗,低頭低到腰酸背痛都是值得的啊!

更不要說,因為森林裡實在很冷,我冷到全身發抖、手腳冰冷還是孜孜不倦的一直採下去,因為為了美食,就是要這麼豁出去啊!

不過比起我以前像是颱風天還和朋友騎車去吃火鍋、或是明明在發燒還是跳上義大利最早的一班火車去拿坡里吃pizza比起來,只是凍到指甲發青還是繼續走下去根本就是一塊蛋糕

沒錯,我就是一個用生命在品嘗美食的哲學家啊!!!


今年八月因為實在非常濕,可能也因為我熟能生巧,總之這次採香菇的過程非常順利,甚至有種走沒幾步路就會找到新的香菇的錯覺,整個下午過的很歡樂,但很可惜,今年沒有找到那種超級大的香菇,因為大的香菇更容易蛀蟲或是乾枯,所以要找到又新鮮、又水潤又漂亮的石菇實在是要靠運氣

不過去年我們可是有好成績的呢!請看,噹噹!
就是這麼大朵!

大朵的石菇可以切片,然後像煎牛排一樣下去煎,味道十分美味。今年雖然沒找到那麼大的,但是稍微小一點可以切片煎來吃的也是有,在餐桌上那道菜實在好吃又限量到讓人大打出手,這完全不是誇飾,真的是為了一片香菇大打出手啊

只能說貪吃鬼認識的人都會是貪吃鬼,這次為了一片香菇大打出手,下次不知道會不會為了一客牛排手刃親夫XDD


這次進森林因為實在太豐收,我們都採到有點渾然忘我,等到我回過神,已經累到站著眼睛都可以合起來的地步,簡直比做一整節瑜珈還要累。

阿湯立刻說:但是做完瑜珈你不會有晚餐吃啊!

沒錯,我們就是要保持這種為了吃什麼都可以不管的精神!

=============

這次值得一提的奇妙際遇是我們在森林走著走著,我突然聽到一個小女孩的聲音

森林裡陰陰的、冷冷的、土壤濕濕滑滑的,有時候一陣冷風吹過還會有各種樹葉摩擦的沙沙聲,在這個時候,有個小女孩一直叫著:mama...mama...

聲音還忽遠忽近的,又看不到人影,真的很毛啊 (哽咽)

真的很想要客訴那個媽媽,你說你到這種到處都是野生動植物的森林裡面,為什麼不把小孩給栓好呢!跑不見了要去哪裡找!更重要的是,到底是想要嚇死誰!

我:你有聽到一個小女孩的聲音嗎?(抖音)

湯:(很冷靜) 有啊,那你有看到你旁邊站著一個穿白色衣服的女人嗎

我:(翻白眼) 我想應該跟你後面那個穿紅色衣服沒有頭的女人是一起來的吧......


==============

同場加映:

有時候會在香菇或是樹幹上看到奇怪的痕跡,都市俗的我當然什麼也看不出來,但有時候大人就會在旁邊說:喔,這個是野豬的痕跡

天啊,居然有活生生的野豬!到底是想要嚇死誰!

話說德國綠化真的做的很好,所以看到各種野生動物都不稀奇。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在門口看到一隻野生的刺蝟,他好像感冒了,一直在打噴嚏,超可愛的!

但要是在以前,有人跟我說在家門口看到一隻在打噴嚏的野生刺蝟

我應該只會跟他說:『請向毒品說不!』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一周回顧─ 與食物有關的二三事








這一周依舊時光咻咻的飛逝,唯一說不同其實也沒多大不同的就是我這周都在腸胃炎的懷抱裡,很久沒有腸胃炎了,都快忘記那是怎麼樣的銷魂~

去看醫生的時候她說是病毒還很好心的要幫我打針,我想說打在手臂上就好吧,她卻說不行要打在屁股上,沒想到我一轉身連褲子都沒脫,她就一針扎在我的腰上,真不是我在靠腰,但不靠腰還不行,誰會想到打個針也需要靠腰,這下真的靠腰了

醫生醫生,屁股和腰的單字不一樣好嗎!!!!???

只是想要像寫日記一樣紀錄一下這周的幾件大小事,所以還把在臉書上的po文一起放在這裡,就當作是自己的收藏吧 :D

=============

因為腸胃病毒已經喝了三天液體的我雖然肚子痛但真的很想吃肉

我:我好想吃肉喔
湯:不然我幫你在稀飯裡面放一點中午的豬腳?
我:豬腳?(腦袋浮現又油又炸的大塊德國豬腳)
湯:對阿,那個燉的超軟嫩,入口即化你一定可以吃
 

先生我是上吐下瀉不是沒有牙齒可以咬好嗎= =


我:但是豬腳有點heavy吧?
湯:怎麼會?我才放了2g!!!!

==============

得到了幾條自家種的辣椒,但把它當辣椒來炒菜又不會辣,把它當青椒來吃又有點辣,這種要辣不辣的界線真的很難control

最後決定按照一個日本食譜作成類似大阪燒的蔬菜餅

結果一上桌湯媽一吃就說:很好吃! 是西班牙菜!

……XD

==============

創意料理三人組重出江湖

因為腸胃炎不能正常進食導致胃食道逆流加重到我都懷疑快要胃潰瘍的可憐人真的很想要吃肉,於是吵鬧著要吃水餃,想說水餃不要加太多油,用水煮清淡的吃,煮完水餃還可以下個蛋喝水餃蛋花湯

想得很美好但是沒有水餃皮

還在胃痛的我實在沒有力氣在那邊揉麵桿皮,於是創意料理組興沖沖的從家裡翻出了rice paper

我實在很懷疑那種東西真的可以充當水餃皮,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於是我調餡阿豆仔發揮創意隨意包成一小包一小包,包出來的當然一點點都不像水餃,比較想各種球形的內餡包著rice paper。不過總之吃下肚形狀不重要,口味才重要

但是錯誤、神經病和俄羅斯娃娃都是一套一套出現的

沒想到創意餃子下鍋以後,一包一包的餃子,起鍋以後全部變成乾乾淨淨的肉丸子,那些皮就融化的一乾二淨,連影子都沒看見! 然後因為我調餡加了太多醬油,所以吃起來也不像是『沒有皮的餃子在餃子湯裡』

反而像是『沒有炸過的紅燒獅子頭在餃子湯裡』

於是我很阿Q的一不做二不休,獅子頭也沒有撈起來,直接打了顆蛋,直接坐實『紅燒獅子頭餃子蛋花湯』

而且因為那些糯米皮都化在湯裡了,再加上從餃子餡融出來的少許醬油,整鍋最有看頭也最有內涵的就是那個餃子湯了

簡直美味!

要是煮久一點收乾湯汁還可以拿來當淡水阿給的醬汁啊

昨天我很想吃青菜豆腐湯,但是人不舒爽出不了門走不了路,於是拜託人幫我買回來,沒想到附近的亞洲超市放暑假去了,德國超市賣的tofu一點都不像豆腐,比較像白豆干,還沒滷過那種

我一開始還很善心的一直把它當成豆腐來對待,但是怎麼煮就是不好吃,某次狠下心把它切八段丟下鍋滷,吃起來倒是香Q入味的滷豆干無誤

於是淡水阿給的那個油豆腐雖然買不到,但是偽●德國tofu,真白豆干想必處理一下也可以當作阿給的外殼的,再加上我的溶化的餃子湯當作醬汁簡直無敵

沒想到,錯誤、神經病和俄羅斯娃娃總是一套一套出現的(這句話到底要說幾次)

打開家裡的櫥櫃,發現最後一包冬粉被我吃完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手機拿起來看時間,商店都已經關門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明天星期天什麼鬼都沒有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TOFU TOFU,我該拿你怎麼辦(含淚)

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網路文章的歲歲念

source: http://alan181818.deviantart.com/art/The-Simpsons-Family-262921467

可以說是有感而發吧,總之碎碎念達人又來了XD

這次看到的是某篇網路文章在講作者的某位外國友人說華人其實沒那麼愛家,反而比較愛錢,常常淪為賺錢機器,然後列舉若干例子與觀點

不得了,下面網友評論果然一篇譁然,大家繁體簡體齊上陣,雞飛狗跳罵成一團,中心思想有兩個:

1,外國人懂個屁
2,外國人薪水高懂個屁

看完我真的也很想歲歲念,當然這種「我外國朋友說」就可以變成一篇網路文章本來就很有問題,我們網友其實並不是很有興趣知道你噴友在香什摸 (裝什麼外國腔)

但是網友們的評論本身也很有問題

首先,一堆人在講亞洲工資低外國人薪水多高,這不是馬上落入原文所提的華人眼中只有錢,講到薪資就魔征,一天到晚只講錢變成賺錢機器,完全掉入陷阱啊各位鄉親!快醒醒!

更不要提那些只說人薪水高卻完全忽略人家物價油價貴姍姍這件事,薪水要是跟你一樣高,台灣早就統一世界了啊!因為其他國家都沒人啦哈哈哈

再者,因為說不過人家就always說歪鍋人懂個屁這種事有多見笑登生氣就不在話下

雖然我的歲歲念至此很孬的兩邊各打五十大板,還是不得不說原文雖然有些以偏概全,但某幾點我默默很贊同

有些是我自己在國外也有發現也有感慨的part

最多的就是為了賺錢卻沒時間陪小孩甚至父母孩子不住在一起直到父母退休的

那種家庭當然是出於無奈,而且很辛苦,父母這樣也都是為了孩子好。但這時候就覺得原文很有道理,它提到每個人死命賺錢都是為了下一代,而下一代又繼續賺錢給下一代,到底那些錢是要留給哪一代?

我們都知道錢這種阿堵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但只要還有一口氣大家還是拼命為了小孩賺錢,你們有沒有想過你的小孩說不定巴不得每個月零用錢少一點但是和爸媽的時間可以多一點

跟原文說的一樣,外國真的很多人工作要長期外派的時候就把老婆孩子一起帶來(德國沒那麼大男人主義所以有時候是老公孩子一起打包帶走)

阿湯爸以前是軍人,他小時候有很常一段歲月因為爸爸換營區只好跟著搬家轉學,幾乎一年至少搬一次,而且這裡的搬家可不像台灣從台中搬到彰化就叫搬家,德國平均單趟通勤時間超過半小時甚至四五十分鐘,所以如果上班單趟在45分鐘高速公路車程內都沒太大必要搬家的。一年轉一次學搬一次家辛不辛苦?但我想如果讓幼年版及青少年版的阿湯選是不搬家但是一年只看到爸爸三次還是一年搬一次但是全家人天天住一起,他一定會寧願搬家的

這也導致他交往過的女友不多,因為再怎麼交往都只有one year真是情何以堪XD

不過湯爸的確是高薪,為了高一點的薪水而離家背井也不是只在亞洲,中東歐很多窮一點的國家也非常常見,所以這是世界議題而非只有華人的錯

但至少,當羅馬尼亞人把孩子放在故鄉,夫妻兩在國外辛苦賺錢養家一年只回去一兩次的同時,他們沒有對外沾沾自喜號稱他們的文化就是重視家庭啊

這不也回到原文的觀點就是華人沒有我們文化號稱的辣麼重視家庭嗎?

只是沒有那麼重視,並沒有說你always拋家棄子也沒有說棄養老人和養小三,大家不要那麼敏感捏XD

至於外國人和家中老人又是另外一個故事,為了避免邱媽媽誤以為我不想養她,這個話題就只好see you next time(揮手下降)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聖彼得大教堂與彌撒







聖彼得廣場非常大,整體建築很雄偉壯觀,但這一切都比不過聖彼得大教堂內部的神聖氛圍



看過聖彼得教堂後,真的會覺得其他所有的教堂都為之黯然失色,他真的不愧是全世界地位最高、面積最大的教堂

為了進去教堂裡面,必須先通過像機場那種X光機和安檢門,才可以進入教堂。包包裡面不能有危險物品,不過雨傘啊水啊瓶瓶罐罐之類的是可以帶進去的,但是不能穿無袖上衣或是短褲

我們在外面至少排了四十五分鐘的隊才到安檢門前,聽說很多人都會等至少一個小時才能入內,才覺得自己很幸運之餘,沒想到兩天後居然獲得了不用排隊可以直接進入大教堂的機會,但是我堅持不吃嗟來食,所以不用排隊我反而就是不進去,過其門而不入!(說完該不會遭到天打雷劈吧…)(Oh wait,天打雷劈好像是道教的)

這次來梵蒂岡真的很幸運,除了很榮幸見到教宗本人還得到他的祝福以外,進入聖彼得大教堂後,前面居然開始做起了彌撒



這時候真的很懊悔自己對整個基督教文化毫無頭緒,完全是外行人只能看熱鬧,就像是一個不識之無的人不小心走進了藏經閣,那種感覺一定是雷同的

阿湯不信教,聖經裡面的故事他也是半瓶水,但是半瓶水再怎樣都比空瓶子來的好,總是還有一半是滿的 (果然非常樂觀!)所以有些東西他可以勉強回答我

於是,全程我就只能一直問一些笨問題,譬如說:

我:那個雕像是誰?
湯:是聖若瑟 (Saint Joseph)
我:那是誰?

我:那個聖某某某是誰?
湯:是那12apostles之一
我:那個單字是什麼意思?
湯:就是耶穌的12disciples
我:…… 你可以說英文嗎= =
湯:還是聽不懂嗎?就是他的followers
我:啊,門徒!所以是那12個跟耶穌一起吃晚餐的人嗎?
湯:…… 可以這麼說= =

根據資料,現在所看到的聖彼得教堂是從316年一直陸陸續續擴建or修建到1626年才全部完成開始舉行聖禮,監製這個大工程的人很多都是文藝復興時期非常著名的人物,像是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人

據說這座大教堂是蓋在聖彼德的墓上,因此叫做聖彼得教堂,因為據說在此建教堂是耶穌的願望

教堂裡面採光很好,然而很神奇的設計是:即使外面是陰天、光線沒有很充足,但只要在教堂內往窗戶看,總是會被窗戶照進來的光線刺的張不開眼睛,讓整個教堂更增添一種神聖的光芒

中間的主祭壇非常壯觀,主祭壇前面是一個通往地下的階梯,就是伊旺麥奎格在《天使與魔鬼》裡面往下跑的那個地方


 

圍繞主祭壇四周,是四個聖人拿著四件聖物 St Helena和真正的十字架 (當初耶穌被釘在上面的那一個)St Longinus和長矛 (當初刺在耶穌身上的那一把)St Andrew和他的十字架(當初他自己被釘在上面的那一個,和一般的十字架不太一樣)St Veronica和頭蓋 (當初蓋在耶穌臉上的那一塊)

除了這四個雕像以外,教堂內部還有數也屬不清的壁畫、雕像與各種具有代表意義的圖騰與符號,對外行人來說,真正認得的大概就是這一座米開朗基羅做的雕像《哀悼耶穌Pietà》這座雕像大家應該多少有點印象,不過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只是複製品,放在聖彼得大教堂內的才是真正的本尊



除此之外,裡面也有許多不是聖徒的雕像,但是他們都是對整個教會有巨大貢獻 (例如瑞典女王把整個國家變成教徒,這種不管是何種宗教也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聽起來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這一類)

因此,普通人想放自己的雕像或是畫像進這座教堂幾乎不可能,想要死後埋在做這教堂下也一樣非常困難,不過只要預約,任何人都可以來這裡受洗,也可以在這裡告解,指示牌上面甚至寫著可以用中文告解,對於虔誠教徒來說,這應該是真的很難得又很棒的機會吧



這裡放上一段我錄的影片,前面提到我進入聖彼得教堂沒多久就遇到裡面有儀式在進行,雖然觀光客只能離得很遠,但是風琴的演奏和詩歌的唱誦還是可以很清楚地聽見,各位外行人就跟我一起看看熱鬧吧 (內行人如果可以看得出門道請幫忙解惑!)



雖然只是看看熱鬧,但真的很過癮,梵蒂岡的氣勢真的不是蓋的

我還特別喝了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教堂內的泉水,那應該是聖水吧!希望多喝幾口可以有益身體健康 (但我還是感冒了喔不~)



===============
梵蒂岡小教室:

梵蒂岡有自己的警備,他們叫Swiss Guards,從他們的制服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各個文化元素,在不犯規也不妨礙他的值勤的情況下,他們很友好,我們在梵蒂岡大迷路的時候就是其中一位幫我們看地圖指路的,比旅客服務中心的人態度還好 (英文也更好! 長的又帥! 身材嘛穿成那樣除了身高其他的看不太出來……)



我:任何人都可以加入Swiss Guard嗎?有國籍限制嗎?
湯:有阿,你必須是Swiss
我:…… 原來這麼直觀喔= =

================
羅馬天主教在這裡有四座最高等級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只是其中一座,還有另外三做理論上不在梵蒂岡裡面,不過我沒有去找其他座

沒辦法,根據粗略的估算,整個羅馬市總共有超過900座大大小小的教堂,叫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