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像是因為大病初癒,胃口大開,呈現「人爽身體勇」的良好狀態。終於一掃前幾天病懨懨還很愚蠢得把一顆八仙果卡在氣管裡,導至加重了上吐下瀉的上吐這個部分……
恢復健康寶寶的我今天吃什麼東西都覺得好好吃,午餐明明就是平常的菜色,今天卻深深覺得印度咖哩吃起來有一種很香的味道,炒辣椒吃起來口感味覺都一級棒,愛那的omelet裡面很詭異的加了青椒但是超好吃,晚餐愛那煮了chicken masala給我們全部的人,雖然飯有點太濕(原本是我負責煮飯的,但是他趁我在客廳看電視的時候一直偷加水!)而且他混了太多種不同的香料,雞肉有的太熟有的不夠熟,即便如此我吃的時候卻覺得好吃到要掉淚了!
雖然聽起來有點太過戲劇化,但是我當下真的覺得我在吃人間美味,怎麼吃都吃不夠,怎麼吃都吃不飽!(午餐我也是第一次吃的盤子乾乾淨淨卻還覺得很餓)原來重獲新生就是這種感動的感覺,而且因為誤食不乾淨的冷飲導至的食物中毒,想必中標一次就會有類似免疫或抗體之類的吧,愈想愈覺得人生充滿了希望。
更有希望的是─明天就是星期五!又可以去市區了!又可以去party了!又可以看到其他可愛的外國朋友們了!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開心的嗎?
今天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幸運,總之我的課表只有上午連續三堂課,之後就沒事做了。這其實應該算是好事,而且排得非常剛好是九年級接十年級接八年級這樣的順序,可以先和最可愛也是我最喜歡的班級見面,之後輪到比較成熟一點課程內容也比較深一點,但是給我很多成就感的十年級,最後才是需要比較多體力和大吼大叫的八年級,這樣的排法最讓我滿意。
但是連續上完三堂課,真的有種很疲倦的感覺,老師真得比學生還要累阿,因為一刻都不能放鬆,除了要一直講話之外還不能隨便坐下(也只有我最喜歡的九年級會自動清出一個坐位邀請我坐下喝茶,你說他們可愛不可愛!!!)。
今天發現九年級和十年級的教室裝了一種很高級的白板,好像可以連接到電腦,因為我有看到USB接頭,學生們還跟我說那是觸控式螢幕,但是電腦根本還沒來又不能用粉筆寫在這種高級白板上,還真讓我困擾阿!但是往好處想:之後有電腦了以後我就可以用PPT或是讓他們看一些圖片及圖表。要是我的公寓有網路就更好了,有好多他們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和新事物是我很想讓他們知道的,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可以讓他們在這幾個星期的相處下學習到所有我腦袋裡面的東西,看過所有我看過的世界,但這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和校長的老婆聊了很久的天,雖然她的英文沒有校長好,但是我反而比較聽得懂她在說什麼。首先問了她很多十年級經濟課本上我看不懂的印度文,像是kharif(涼季)和rabi(雨季),還有有關土地分配的zamindari system,這種東西沒有印度人跟我解釋我根本就看不懂……然後還跟她聊了一些如何購買莎麗還有印度婦女手上很常見的漢娜─原來改良式的莎麗有上衣和褲子不像傳統式僅有一塊長布(她衷心的建議我買改良式的,因為她覺得我不會纏那塊布);我也才知道漢娜用的不是一般顏料,而是一種萃取自植物的染料,這真是解開了我長久以來的謎題:我一直不解在手上畫滿了圖案吃東西難道不會把染劑吃下去嗎?
然後,我問了她印度人對於英國人和英國殖民時期的看法,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她對英國人抱持非常中性的看法,不知道是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關係,她很客觀的分析英國人在殖民時期有哪些好的政策和壞的政策,她說印度最感激英國人的有幾項建樹:一是英國人帶來了英文,不然印度本土有太多的方言,不同地區的人們其實很難互相溝通,但是現在大家都會說英文溝通障礙減少;二是英國人建立了很多學校,在孟買和加爾各答至今仍有許多大型的學校是當初英國人留下來的,因此她們很很感謝英國人將教育帶給了印度;第三點是英國人開發了很多沿岸的城市,讓印度因此往現代化邁進;最後一點也是讓我最吃驚的一點,她說印度很感謝英國人幫助他們保存了很多傳統文物,舉例來說:很多紀念碑、鑲有鑽石的文物、以及一種印度式的水晶吊燈(通常掛在宮廷大廳天花板上、有很多寶石的大型裝飾燈具)都是靠英國人才得以保存下來。她很哀傷的說:這些東西如果留在印度只會被賣掉或是丟棄,人民不會保存它們,這讓她對自己的同胞感到很羞愧也很難過,但是英國人不一樣,他們把這些東西帶回英國,不但沒有摧毀反而保存得很好。
我立刻想到了圓明園的獸首還有許多在八國聯軍時期被英國搶走的中國古文物,說起這個歷史保證會讓絕大多數炎皇子孫痛心疾首。我自己也曾走過一趟大英博物館,在裡面看到了很多來自中國的磁器、雕花裝飾、藝術品還有很多民間常見的神像,當時我看著玻璃窗裡面的各尊土地公等神像,真的有種很深層的悲哀湧出,祂們是我們的神像阿!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的傳統、更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生活中一的部分,現在他們沒有出現在廟宇裡卻是在一個文化信仰完全不相同的國度,讓世界各地的人嘖嘖稱奇的指指點點。我沒有辦法說這是英國人在幫助我們保存文化,對我來說這就是掠奪和剽竊,是戰爭下的悲哀。但是對校長的妻子來說,英國人這樣的做為卻反而是幫助了印度人,沒有孰對孰錯,只是很驚奇的發現世界上各式各樣的觀點真的都有,我們能做的就是包容和了解吧!
而且不知道該說是印度人包容力比較大,還是該說台灣人民族性比較強,同樣淪為殖民地的台灣,卻沒有用同樣客觀的角度在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我的記憶當中:日本人如何壓榨台灣農民、如何奪取我們的天然資源、如何強迫我們放棄原本的文化…..種種事蹟都在教科書中被放大,我從來沒有聽過哪一個歷史老師會叫我們對日本幫我們建設鐵路和港口心存感激。但是仔細想想:英國人帶給印度人英文、在印度建設學校;日本人同樣帶給我們日文,同樣建設了學校,只不過是出發角度不同,竟然在我們的教育當中可以承受這麼多負面的批評,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下次我應該要多問問其他也當過殖民地的國家人民,比較一下每個國家的現況,不如就從我的室友─說法語的非洲人問起好了。
※註:我印象中有位菲律賓友人很咬牙切齒的對我說:他們會說西班牙文就是因為西班牙統治了他們很多年。但幾分鐘之後立刻又很得意得跟我說:他們很自豪菲律賓是亞太地區唯一擁有南美洲風情的國家。所以不曉得菲律賓人對於西班牙統治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態度,不過就我至今和天性樂觀的菲律賓人相處的心得─還是不要和他們太認真比較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