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德國相簿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梵蒂岡博物館與拉斐爾粉絲







梵蒂岡博物館本來不在我的行程表上,因為我不太清楚依我破爛的基督教知識有沒有辦法享受這個博物館,所以一開始的目標就只是想當個米開朗基羅的追星族,但是偏偏想去西斯汀教堂就必須要買博物館的票

所以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排隊,買票的過程很快速又容易,真正進去的時候可以選擇搭手扶梯或是走螺旋樓梯,但是我都已經站了一個半小時了,進去以後還不知道要走多久,於是我連想都沒想的就選擇了手扶梯,沒想到回來以後上網才發現那個迴旋樓梯好像很厲害耶

真是大失策

螺旋形樓梯相片 (Tille, 2004, http://fam-tille.de/sparetime.html )

後來,我們整整花了將近四個小時在博物館裡面,裡面的館藏真的很精采,整個博物館的呈現方式也非常棒,重要的作品都有詳細的英文解釋,就算沒有,附近一定會有導覽團,找一團說英語的,偷偷在旁邊聽一下子就行了,但不要全程都跟著偷聽,人家有付錢的,我們要當有品質有良心的遊客!

不過我也發現導覽團有個缺點,那就是你會聽到什麼作品的介紹完全取決於你的領隊,如果你的領隊對某項藏品很有興趣,他可能會花很長時間解釋它,其他的就草草帶過

我們在博物館裡面雖然也沒有看得很仔細,但至少每個房間都有進去看一看,但是常常看到其他團體跟著導覽直接跳過一整個房間,當然有好有壞,因為博物館實在太大,這樣有效率的參觀對時間和體力都有好處,但是就是覺得有點可惜啊



我們的策略是看現場的英文介紹、看手機上預先下載好的資料,如果兩個都不夠,那就拍張照,回家以後再上網慢慢找資料

我很喜歡這個博物館,因為有好多故事可以聽,很多房間真的是一走進去就有一種:WOW的驚豔感



各個有名的藝術家作品,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達文西等等,甚至從希臘羅馬時代開始,到埃及的各種作品都有收藏,真的有種打開新天地的豁然開朗

我寫網誌就是想要碎碎念和發牢騷,於是雖然宗教是個很敏感的話題,我還是想要抒發一下我的感想

我最愛的是拉斐爾的《聖容顯現 (Transfiguration)》,事實上拉斐爾在畫這幅畫得時候已經生病了,他的病讓他在十五天內就過世,他預先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於是很平靜的安排後事,拉斐爾離世的時候,這幅畫就掛在他的床前,而他死後,這幅畫就由他的學生繼續完成,而他則是依造他本人的願望安葬在萬神殿。



這幅畫構圖很複雜,顏色很鮮豔非常有生命力,故事是在講述耶穌第一次在門徒面前展現真身,然後他下山幫助一個婦人治好她生病的兒子。《聖容顯現》很有拉斐爾一貫的風格,儘管故事很嚴肅,顏色很有張力,但是看著看著卻讓人有種心靈很平靜的感覺。

梵蒂岡博物館裡面有四個房間是拉斐爾帶著他的學生一起畫的,著名的雅典學院就在其中一個房間。

很有趣的是,從風格、內容和時間點來看:一開始拉斐爾才剛得到這個工作,於是前兩個房間他都畫得很中規中矩,基本上教廷叫他畫什麼,他就乖乖畫什麼,到後面,應該是他得到了教廷的信任,於是後來的房間他就開始嘗試一些新東西,有一個房間裡面的壁畫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拉斐爾在光線上的使用,非常優美而且光影的展現就像相機一樣真實

我覺得這個人拍的相片很清楚,而我前面所說他可以大膽使用光影表現自己想畫的東西,就是拉斐爾室當中的Room of Heliodorus


據說教廷開始收集各種藝術品的原因,在於以前宗教的故事在各地並不統一,譬如說其中一個屏風上面畫的耶穌是被頭下腳上的釘在十字架上,這跟我們知道的版本並不相同,教廷想要率先把這些有點不同或甚至是出閣的藝術品收集起來,並統一由他們給出單一版本的解釋,才開始了整個博物館的收藏

當然也有很多是別人送給教廷的禮物,或是有一些是大家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東西

最有趣的是這座海克力士銅像,據說他曾經被雷擊過,導致有點輕微的帶有磁性,也因為如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覺得這座銅像不詳,最後這座銅像被發現橫放著埋在土裡,於是挖出來,送給教廷的博物館



當然還有一些很驚人的東西,譬如說君士坦丁大帝的老婆的棺材…… 還有他女兒的……

甚至現代藝術在裡面也看的到,譬如說馬諦斯和達利的作品也收藏在其中,真的是通古至今,對藝術或歷史宗教有興趣的人,這裡真的是個烏托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