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有許多感觸,因此我這個萬年不跟人聯絡的孤僻分子,最近又活躍了起來
首先,對於找工作
如果快樂、幸福與成就感本身就是無法用數據與客觀條件來評估的事物,那為何不偶爾也靜下來聽聽你內心的直覺呢?
這個道理當初很多學長姐都說過,但是沒有親身經歷一次,真的是無法理解的。所以應該要時時刻刻相信:你自己很棒!你可以做得更好!是你的終將是你的!
過去很多經驗都告訴我,當下的失敗不見得是全面的失敗。這種是命運在你身上的一個小小的過程,現在的失敗很有可能只是為了讓你有時間去接受下一個更好的安排。就如同當初面試,我在清華和面試教授差點吵了一架,最後看到中山的那片海,就馬上覺得這果然才是適合我的地方。也像是當初我一心想去馬尼拉當志工,最後卻到了印度的鄉下,拿著一份薪水並經歷了一場人生無法忘懷的心靈饗宴。
很多時候,不是不到只是時機未到。
有幫助的事情不見得是賺錢,事實上我理智上一直叫自己要上網找一些外包的case,或是做一些小生意多賺點錢。但後來我發現,賺錢對我來說,真的只是生活一個無法避免的小部分,能讓我開心、滿足與快樂的並不在於此。
在歐洲有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歐洲古代的藝術,當然這些藝術很多都跟宗教有關係。而在中學時期的我,上過的美術課根本用兩隻手都數的完,當下覺得拿美術課的時間來上數學是件很划算的買賣,現在則是後悔莫及。藝術是一種讓心靈平靜下來的媒介,而宗教或是更直接地說─聖經故事,不一定只有教徒需要學會,非教徒的人看聖經,可以了解這個世界的人他們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文化與思想教育。
當然我沒有這麼偉大和耐心去研究宗教對於文化的影響,但是宗教的故事是讓我了解一個藝術作品的輔助教材。
我最喜歡的是繪畫,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本的精神。在梵蒂岡的時候,每個角落不經意出現的拉斐爾畫作,總是給我帶來很大的衝擊。好像在多煩躁與苦惱,看著拉斐爾的作品時,就可以很快地平靜下來。
於是我開始在網路上找線上課程,從零開始補足我過去十幾年缺失的藝術常識。他們應該對我目前的人生與工作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讓我在上下班之餘的時間,獲得很多新的能量。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歐洲藝術史上的術語都是義大利文,於是我開始玩票式的學習義大利文。
因為要學義大利文,就忍不住開始覺得自己德文真的很爛,於是已經熄滅很久的學習德文的動力又再度回爐重塑。然後我開始過著早上學德語、晚上學義大利文,每周花一個小時學藝術史的過程。很忙,但是很充實。
也可以很順利地擺脫那種「我居然要過著朝九晚五在辦公室打電腦打一輩子」的可怕念頭。
話說,我和其他朋友曾經討論過,以前中學生活其實比現在更可怕,那時候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上校車、七點半早自習、上課上到晚上六點,然後晚自習到九點的生活,為什麼從來沒有給人窒息的感覺?為什麼畢業以後,開始上班只不過是每天工作八小時(在德國甚至不需要加班),卻有種自己的人生未來很灰暗感覺呢?
原因應該是,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清楚的知道這樣的日子終究會有盡頭的。而上班族的日子,我們也很明白的了解,直到退休那一天,這樣的日子要一直持續下去(還沒有寒暑假...)。這樣想一想,又開始覺得灰暗了......
因此回到第三點的標題,忙碌和挫折會讓你更珍惜現在的生活。而具體的珍惜方式,就是從現在開始,去創造與發現自己的價值吧!
然後,ku老師的心靈雞湯到此結束。我們下次再會(揮手下降~)
首先,對於找工作
1. 相信自己的guts永遠相信自己的直覺,即使客觀條件覺得很好的事物,只要你的直覺告訴你好像哪裡怪怪的,他就是會有哪裡怪怪的。直覺這種東西,應該是上帝給人類的一種緊急安全措施,一種很容易被忽略的微小緊示燈,聽了或許會覺得自己有點蠢有點迷信,但是不聽,大多數的情況都是事後絕對會後悔。俗話說,但求無愧於心,那個心是哪個心呢?有什麼心是會感到愧疚的呢?良心、決心還是初心?總歸一句,這些都是虛無飄渺無法用客觀環境來衡量的東西。
如果快樂、幸福與成就感本身就是無法用數據與客觀條件來評估的事物,那為何不偶爾也靜下來聽聽你內心的直覺呢?
2. 不要被蠅頭小利迷惑有時候念書到一個階段,看到其他朋友們都已經出社會在賺錢了,實在會覺得自己有點窩囊。在找工作的時候又整天惶惶然,一開始是怕找不到喜歡的,到了中期就開始害怕找不到任何一種工作,那是一種把自己的自信心全部摧毀又一磚一瓦重新重建的過程。如果你有耐心,就能平穩的蓋起一個華麗的殿堂,就如同世界上大多數令人讚嘆的古蹟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一樣。但是就怕到了中期,自信心基本為零的時候,看到一點蠅頭小利,就急急忙忙的接下來,深怕之後再也沒有機會了一樣。
這個道理當初很多學長姐都說過,但是沒有親身經歷一次,真的是無法理解的。所以應該要時時刻刻相信:你自己很棒!你可以做得更好!是你的終將是你的!
過去很多經驗都告訴我,當下的失敗不見得是全面的失敗。這種是命運在你身上的一個小小的過程,現在的失敗很有可能只是為了讓你有時間去接受下一個更好的安排。就如同當初面試,我在清華和面試教授差點吵了一架,最後看到中山的那片海,就馬上覺得這果然才是適合我的地方。也像是當初我一心想去馬尼拉當志工,最後卻到了印度的鄉下,拿著一份薪水並經歷了一場人生無法忘懷的心靈饗宴。
很多時候,不是不到只是時機未到。
3. 忙碌與挫折會讓你更珍惜現在的生活這句話聽起來實在太像心靈雞湯 (這整篇文都像是心靈雞湯阿),但我真的只想寫下我現階段的心理所感。因為工作的忙碌,再加上其他種種的因素,我開始更加珍惜我所會的與所不會的,然後開始找時間去做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
有幫助的事情不見得是賺錢,事實上我理智上一直叫自己要上網找一些外包的case,或是做一些小生意多賺點錢。但後來我發現,賺錢對我來說,真的只是生活一個無法避免的小部分,能讓我開心、滿足與快樂的並不在於此。
在歐洲有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歐洲古代的藝術,當然這些藝術很多都跟宗教有關係。而在中學時期的我,上過的美術課根本用兩隻手都數的完,當下覺得拿美術課的時間來上數學是件很划算的買賣,現在則是後悔莫及。藝術是一種讓心靈平靜下來的媒介,而宗教或是更直接地說─聖經故事,不一定只有教徒需要學會,非教徒的人看聖經,可以了解這個世界的人他們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文化與思想教育。
當然我沒有這麼偉大和耐心去研究宗教對於文化的影響,但是宗教的故事是讓我了解一個藝術作品的輔助教材。
我最喜歡的是繪畫,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本的精神。在梵蒂岡的時候,每個角落不經意出現的拉斐爾畫作,總是給我帶來很大的衝擊。好像在多煩躁與苦惱,看著拉斐爾的作品時,就可以很快地平靜下來。
於是我開始在網路上找線上課程,從零開始補足我過去十幾年缺失的藝術常識。他們應該對我目前的人生與工作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讓我在上下班之餘的時間,獲得很多新的能量。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歐洲藝術史上的術語都是義大利文,於是我開始玩票式的學習義大利文。
因為要學義大利文,就忍不住開始覺得自己德文真的很爛,於是已經熄滅很久的學習德文的動力又再度回爐重塑。然後我開始過著早上學德語、晚上學義大利文,每周花一個小時學藝術史的過程。很忙,但是很充實。
也可以很順利地擺脫那種「我居然要過著朝九晚五在辦公室打電腦打一輩子」的可怕念頭。
話說,我和其他朋友曾經討論過,以前中學生活其實比現在更可怕,那時候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上校車、七點半早自習、上課上到晚上六點,然後晚自習到九點的生活,為什麼從來沒有給人窒息的感覺?為什麼畢業以後,開始上班只不過是每天工作八小時(在德國甚至不需要加班),卻有種自己的人生未來很灰暗感覺呢?
原因應該是,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清楚的知道這樣的日子終究會有盡頭的。而上班族的日子,我們也很明白的了解,直到退休那一天,這樣的日子要一直持續下去(還沒有寒暑假...)。這樣想一想,又開始覺得灰暗了......
因此回到第三點的標題,忙碌和挫折會讓你更珍惜現在的生活。而具體的珍惜方式,就是從現在開始,去創造與發現自己的價值吧!
然後,ku老師的心靈雞湯到此結束。我們下次再會(揮手下降~)